推動南青行動家,提升青年公共參與力 -青委會公共政策參與,培力青年社會實踐量能
【透傳媒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身為臺南市青年,你曾想過,生活在這城市之中,面對生活周遭所見產生的公共議題疑問,可以傳達給公部門,帶來改變!

建立青年事務委員會,提供市政公共參與平台
臺南市長黃偉哲重視青年政策,就任後於2019年在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下稱研考會)成立「研展暨青年事務科」(下稱研青科)及第1屆臺南市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下稱青委會),建立青年事務平台,透過與各局處通力合作,推動青年政策,針對青年關注議題,市府積極來落實。今年青委與局處交流會議,如交通局「臺南交通公共運輸系統」、教育局「青年人才生成式AI教學應用」及文化局「臺南400年總體活動規劃」等公共議題進行雙向對話。

青委會成立迄今已邁入第3屆,青委的甄選是經過初選及面試遴選而來,來自各個領域,具有主動關心地方公共事務的參與行動力與熱情,最年輕的青委為18歲。同時,另外聘請創新育成、國際交流、社區營造、職涯探索、藝術人文及公民參與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委員。黃偉哲市長表示,讓青委會將構想具體化並融入政策,公共事務課題透過開放對話尋求行動共識,使局處在政策規劃中納入創新發展動力,為市府施政擘畫出美好的永續藍圖。

青委會推動至今,共有34案建議事項,整體參採率達88%,其中含青年創業、創學培育、公民參與等,為了青委替臺南青年發聲,研青科協助青委會持續透過共識會、工作坊等交流,在推動政策時注入青年思維。青委建議黃偉哲市長相當看重,也知道青年的需求,因此指示經發局調降青年創業貸款利息由1.45%降低至1.2%,更加碼青創貸款最高額度由10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新增貸款前2年利息全額補貼,提供青年創業第一桶金,助功青年圓夢;另外,青委也關心青年的活動空間,建議市府重視街舞運動文化發展,由文化局規劃並提供青年街舞練習場地,也舉辦一系列辦理街舞活動,促進青年多元發展,獲得青年熱烈迴響。

培育青年領導力,激發青年社會實踐力
為擴大青年公共參與量能,研考會扮演青年交流培力推手,於2021年推動「青年發聲輔導培力計畫」,培力青年向中央提案爭取補助資源的能力,至今成功輔導5組團隊。今年11月29日辦理「南青行動家」展現成果,由研考會輔導成功的3組青年團隊「三十而已」、「淨零青碳號」及「醒麥味覺食驗室」接力分享開講,包含探討育兒支持配套、綠色交通運輸及在地美食文化,青年互相交流對社會觀察體會及審議建言,同時社會局、文化局、交通局於現場與青年對話,啟發更多市政創新的可能性。

為了接觸更多青年社群,研青科推動「南青出任務」走入社區,透過座談、體驗工作坊,邀請社區在地達人與青委、大專學子、社區青年進行互動。學甲區「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主理人陳怡君,透過手作在地纖維食器、手染黃麻手帕等DIY體驗交流,帶領民眾認識黃麻復育創生及在地青年團隊打造家鄉特色;後壁區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青年團隊帶領學員認識偏鄉教育創生推動,並透過公民參與工作坊,讓參與者以在地議題,發展對未來的願景想像,並提出相對應的行動,促使青年共同思考人與土地緊密的關係與鏈結。

研考會陳淑姿主委表示,2023年研青科積極走進校園,捲動校園青年能量。邀請重量級的「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董事長,在臺南大學解構臺灣地方創生的5箭,讓臺灣區域均衡發展、驅動回鄉浪潮,吸引超過200位學子參與;另外,邀請食材與社區連結達人-將軍區「地利小食」創辦人徐麗敏,至崑山科技大學分享食農教育聯結區域產業創生歷程;並由臺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專案執行長林建叡,至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分享偏鄉農村蛻變為遊戲跳島的空間創生實踐。藉由專家及青年社會實踐經驗交流,透過共學、共創的對話,打造共好與共榮的美好未來。(臺南市政府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