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首座長照促參案啟動 舊校活化打造銀齡共融新典範

【透傳媒記者杜忠聰/綜合報導】高雄市首座以促參模式推動的長照服務園區,今日於鼓山區中山國小舊校地迎來重要里程碑:第一階段仁愛樓修繕完工的日照中心正式揭幕,第二階段忠孝樓住宿式長照機構新建工程同步動土。這一結合 ROT 與 BOT 雙軌模式的項目,將為高雄超高齡社會注入創新照護與在地共融的新動能。

據悉,該園區選址於 2016 年遷校的中山國小舊址,劃撥 4000 平方公尺國有土地打造。其中,仁愛樓透過「改建、營運、移轉(ROT)」模式修繕,今日啟用的日照中心可服務 120 位長輩,後續還將延伸居家服務、C 級巷弄長照站及失智據點等功能;忠孝樓則以「建設、營運、移轉(BOT)」模式拆除新建,預計 2030 年 6 月完工,屆時將提供 199 床住宿床位、18 床團體家屋及社區醫療服務,全面覆蓋不同階段的長照需求。

作為高雄市政府首度引入民間資金與經營能量的長照項目,總投資金額達 8.4 億元,由睿圖向日葵醫養服務體系、福睿長照社團法人與政府三方協作推動。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高雄市衛生局等單位代表及地方民意代表均出席典禮,見證這一「公私協力」模式的落地。

項目不僅聚焦長照功能,更以「舊校活化再生」與「全齡共融」為核心理念。園區內除長照設施外,還將設置非營利幼兒園,打造「無圍籬」的跨世代互動空間,實現老幼共學、青銀共融。同時導入 CCRC(持續照護退休社區)概念,推出「五力全開 × 永續創新」策略,並透過智能個案管理系統、跨專業團隊整合等智慧化服務,強化科技與家庭參與的連結,讓照護兼具專業性與溫度。

 

當前高雄市高齡人口比率已達 20.37%,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該園區的啟動不僅緩解家庭照顧壓力,更為城市長照體系提供了「資源活化、公私協力、全齡共融」的示範樣本,成為高雄邁向高齡共融城市的重要標誌。
高雄首座長照促參案的啟動,是應對超高齡社會的創新實踐。ROT 與 BOT 雙軌模式激活民間能量,舊校活化實現資源再利用,全齡共融理念打破照護與社會的邊界。這一「公私協力 + 在地共融」的樣本,不僅緩解長照資源壓力,更重塑了高齡生活的尊嚴與溫度,為台灣長照體系升級提供了寶貴借鑒。